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处不起眼的厂区内,“潜伏”着常州市最大的生物质能源民营企业——江苏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垃圾车最新报价作为江苏省第一家批量生产生物柴油并应用于柴油机汽车的生产企业,这家企业不仅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国内生物质能的标杆企业,更是江苏唯一一家进入国家2008年4万亿财政投资计划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
将地沟油、餐厨垃圾等“变废为宝”,提取生物柴油,对于“卡特”这样的新能源企业而言,并非经营和发展的全部。用“卡特”老总张伟明的话说,发展生物质能源大有文章可做。
政府为企业“做媒搭台”
从1996年成立的一家作坊式小企业,到如今年销售破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明星企业,“卡特”的发展历程,除了企业看好生物质能源的市场前景外,更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做媒”和“搭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常州市的主要领导对科技创新和产学研非常重视。每年,他们都要带着本地企业家,去全国知名大专院校考察2~3次。”张伟明说。
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张伟明初识了生物柴油后,当即眼前一亮,当年9月就开始生物柴油研发,并与江苏工业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从最初以菜籽油做原料,到尝试用地沟油、猪油及下脚料做原料,历经数千次试验,终于在2006年1月出产首批8吨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
张伟明说,除了从考察中获取最新的产业信息外,每年的5月和9月,常州市武进区都要分别组织一次科技对接会和一次经贸洽谈会,邀请各大院校的专家到常州摆摊搞对接,碰到一些项目需要解决土地、资金、审批等方面的问题时,当地主要领导也会亲自帮忙解决。
“无论是外出考察,还是在家门口与专家对接,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了解最新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方向外,还能更快地将项目落地。”张伟明说。
支持生物柴油“入市”
和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生物柴油作为一个近年来才兴起的新能源产品,由于社会公众了解程度不多,相关销售渠道缺乏,标准尚未统一等原因,从产品面世到投向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
“‘卡特’也遇到这些情况,不过很感谢政府支持我们的生物柴油‘入市’。”张伟明说。
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上,常州确实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早在2009年,常州新北区环卫处正式与“卡特”签订B10标准生物柴油使用合同。当地67辆环卫车全部用上了从地沟油等废油中提炼产生的新能源——生物柴油。这也是江苏省第一次大规模应用这种绿色新能源。
对于新北环卫处而言,由于每吨生物柴油比市场上的矿物柴油便宜三四百元,这样每月可减少支出近万元。同时,生物柴油的含硫量低、含氧量高,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硫化物和颗粒排放。
张伟明说,地沟油、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提炼出生物柴油,这还只是初级产品。实际上,生物柴油作为精细化工原料的用途和价值更大,比如说,可以作为洗涤剂、顺滑剂、增塑剂等。因此,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无本“碳交易”赚取外汇
让张伟明感到地沟油大有前途的,还有一桩“无本万利”的生意——“碳交易”。
去年8月10日,常州诞生了中国生物柴油产业跨国“碳交易”首张订单。“卡特”以17万吨二氧化碳的年减排量换取了英国生态边界碳伙伴公司2532万元的“真金白银”。
根据“碳交易”协议,生态边界碳伙伴将以每吨8欧元的价格,向“卡特”购买2年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合同总金额281.67万欧元(约合2532万元人民币)。
张伟明说,他们之所以能拿下第一单,归功于这几年来在地沟油“变废为宝”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喜人成绩。去年5月,他们的生物柴油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核定年减排量176044吨二氧化碳。不久,英国生态边界碳伙伴公司主动上门,购买了“卡特”的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地沟油等废弃油1000万吨,使用‘卡特’的技术可产环保生物柴油800万吨,还能创造17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经‘碳交易’换回25亿元外汇收入,这种新能源发展具有广阔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关专家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