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环卫第一人”醉心发明结硕果

  胡登祥与多功能环卫车胡登祥发明的保洁车中国三楚传媒网消息(记者张云峰文/图)他堪称掇刀环卫第一人。从掇刀环卫成立到现在,他工作了16个春秋,在我市南城区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他人生中的一个个神奇……他是掇刀第一批扫大街的人;他是掇刀第一位开垃圾清运车的人;他是荆门市第一位将摆臂垃圾车倾倒操作器改装到汽车驾驶室内的人;他是荆门市第一位潜心研究环卫设施及环卫设备,获得国家专利的人;他是为了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燃油开支,第一个提出购进新式地埋式垃圾车,改造垃圾箱,并付诸实施的人;他还是一位用相机见证掇刀发展的人;他就是2008年全国首批环卫行业优秀人才、环卫设施创新能手、在掇刀区市容环卫管理局工作的胡登祥。小试牛刀,两项改造显智慧1993年,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胡登祥从市商业部门调到开发区园林环卫管理所担任副所长。当时,工作条件艰苦,人员少,任务重。他从零学起,既当环卫工人,也当园林工人,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1994年春,为做好掇刀第一条标志性大道——深圳大道的绿化,胡登祥等人前往武汉蔡甸区的一个森林公园购买树苗,精心挑选并运回了68株较大的樟树,与同事们一起栽在掇刀的深圳大道上。这些树成为掇刀城区的第一批行道树。在没有环卫工人的背景下,他们成了掇刀第一批在深圳大道上挥汗如雨的环卫扫地工。1998年,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容环卫管理处成立,作为负责人的胡登祥还是冲锋在第一线,在抓管理的同时,还担任垃圾清运车司机。从1999年到2004年,他3次获得市优秀驾驶员称号。环卫是一项又脏又累的工作。一次,他用垃圾清运车运垃圾去垃圾处理场的时候,遇到下大雨,因为没有带雨衣和胶鞋无法下车操作倒垃圾,他在那里等雨小了才脱掉鞋下车操作,上车后臭水弄脏了驾驶室,这让他有了改造垃圾倾倒器的想法。一个星期后,他的想法付诸实施了,改造后的垃圾车再次进入垃圾处理场倾倒垃圾时,他直接坐在驾驶室内操作。此举让同行们惊喜不已,胡登祥建议他们一起进行改造。后来,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工作中,胡登祥对那种老式的垃圾箱也不太满意。此种垃圾箱两侧是尖的,容量小,一次仅能盛3个多立方米的垃圾。能不能在确保不超过核定吨位,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大可能提高垃圾箱的容量呢?他开始自行设计图纸,决心对垃圾箱的构造进行改进。此后,他与宏图的一个制造车间取得了联系,并协议由该车间负责制造由其设计改进的垃圾箱。他用3年的时间,经过五六次的设计改进,于2002年完成了垃圾箱的改进工作。新式垃圾箱取消了原先的两头尖设计,改为了方形,而且高度也由原来的1.1米提高至1.6米,宽度则适当增加了0.1米。改进后的垃圾箱的容量一下子增加到近10个立方米。这也就意味着原来需要来回跑两三趟才能运完的垃圾如今一车就解决问题了,既减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不少燃油,从而为经费紧张的环卫部门省下了一笔开支。后来,考虑到垃圾箱过高,环卫工人将斗车内的垃圾转移到垃圾箱难度会加大,他又借鉴货车货厢挡板的设计理念,为垃圾箱设计了可以收起和放下的挡板。环卫工人在将垃圾转移到垃圾箱时环卫垃圾车厂家,只要放下挡板,就可以轻松地将垃圾转移到垃圾箱里了。再后来,考虑到垃圾清运车运输垃圾时,垃圾会随风飞扬。于是,他又为垃圾箱设计了盖板,这样就可以避免拖运垃圾时发生二次污染。如今,经过胡登祥改进设计的垃圾箱在我市逐步得到普及。一鼓作气,多项创造被推广垃圾倾倒器和垃圾箱的成功改造坚定了胡登祥将发明创造进行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进入21世纪,随着掇刀区的成立,掇刀城区的人口开始迅速增加,垃圾量也开始飞速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也日益增加。垃圾量在增加,但是环卫工人的人数不可能无限量增加。他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加现有环卫设施的科技含量,才能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此后,他通过专业环卫杂志得到一条讯息:福建三明市发明了一种可以将垃圾箱沉入地下的垃圾清运车。看到这则消息,他的眼前一亮,因为垃圾箱放在路面上,既影响市容,而且环卫工人只能用锹将垃圾一锹一锹地转移到垃圾箱里,既脏且工作强度大。遇到刮风下雨,在转移垃圾时还会发生垃圾飞扬的状况,造成二次污染。他通过市场考察发现,此种新型的垃圾清运车正好适用于他改造设计的新型垃圾箱。于是,他向掇刀区政府提出了购买新式垃圾清运车的申请。该申请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最终于2002年年初拿出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垃圾清运车并建设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最终,由他进行适当改进的我市首个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在掇刀区双星阁附近建成并投入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的最大优点在于,垃圾箱被安放在地平面以下,不仅可以将垃圾箱藏于无形,而且环卫工人可以将收集在斗车里的垃圾直接倾倒入垃圾箱,极大地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后,我市各地以及周边县市的环卫部门纷纷前来参观考察,该类型的垃圾中转站迅速在我市的各个县市区得到推广使用,而且,包括垃圾箱的尺寸等,都是套用的胡登祥的那一套设计与理论。在成绩的面前,胡登祥并没有沾沾自喜。在垃圾箱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后,他又对果皮箱动上了脑筋。原先,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掇刀区从外地购进了一批玻璃钢制的果皮箱安装在路边,每个果皮箱价值600余元。然而,安装好后不久,果皮箱就连续遭到破坏——不是内胆被偷走,就是被不讲道德的市民扔进来的未燃尽的煤球化为灰烬。胡登祥曾眼睁睁地看到一个果皮箱一下子化为灰烬而无计可施。痛心之后,他引用玻璃钢果皮箱的设计理念和外观,设计了用水泥等材料制造的果皮箱。他通过与预制厂合作,水泥造的果皮箱首先出现在掇刀城区。该果皮箱涂刷过油漆后,防火防盗,坚固耐用,而且成本不到玻璃钢果皮箱的1/4。2004年,由他设计的水泥果皮箱开始大批量生产,开始大量在掇刀及荆门城区使用。后来因为荆门中心城区的环卫设施需要升级提档,水泥果皮箱在使用了3年后才退出市场。除了果皮箱,热门专用汽车推荐。他还有一项得意之作就是设计并建造了垃圾收集屋。因为果皮箱主要用于盛放果皮等少量的垃圾,但是掇刀处于城乡结合部,一些人喜欢乱倒垃圾,导致果皮箱周围堆满了垃圾。看到这些,胡登祥设计了经济实用垃圾收集屋。垃圾屋为预制板构成,可以迅速安装,而且外侧贴有瓷砖,垃圾的容量是果皮箱的8至10倍。同时,在设计上还考虑到了市民方便倾倒和环卫工人易于清理。垃圾收集屋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推广,目前在掇刀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已有60多个垃圾收集屋正在投入使用。特别是在城郊和乡镇,这种新型廉价的实用设施颇受青睐,不少农庄、乡镇正积极申请安装由他设计制造的垃圾收集屋。提出申请,两项发明获专利在实际工作中胡登祥考虑到,包括荆门高新区在内的一些招商引资企业厂房大、人员少,如果购买专门的垃圾设施,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还会因为垃圾少,不能及时填满垃圾箱等问题导致垃圾不能及时清运,从而散发恶臭,引来蚊蝇,污染企业。为了圆满解决这个难题,提高城市的品位,他又动起了脑筋,并打算利用集装箱的原理打造一台流动保洁车。2004年6月,他说干就干,他将设计图纸完成后,与宏图的一个制造车间取得了联系,在车间内进行设计制造。经过反复论证,保洁车降低了货车底盘的高度,然后在上面安装了类似集装箱的装置,并选择在侧面开门。这两项举措都是为了降低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我市首台新式保洁车出厂并在掇刀投入使用后,以其机动性、灵活性以及人性化的设计很快受到了辖区企业以及环卫工人的钟爱。同年9月,胡登祥将其设计制造的环卫保洁车正式申请国家专利,并最终获批。这也是我市环卫设施首次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在实际工作中他观察发现,城市“牛皮癣”禁而不绝,环卫工人清除“牛皮癣”难度大,而且难以彻底清除。同时,考虑到环卫设备的运行成本,他希望能将洒水车和环卫保洁车的功能融为一体,从而节约开支。有了这一想法后,从2008年10月开始,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到武汉等地考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类似的产品。后来,虽然有厂家愿意生产类似的产品,但成本非常高。于是,他决心自己攻克这一难关。2008年年底,他采购了汽车底盘、高压泵等配套设备后,联合市宏博金属结构技术开发中心开始研制多功能环卫车。因为单位事务繁忙,他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去考虑研发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大到主体结构,小到一个门把手,都是他亲手购买回来的。经过3个多月时间的努力,投资近10万元研发的首台多功能环卫车终于问世。该车不仅具备拖运垃圾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利用车上的载水装置配合5种型号的高压喷枪,实施道路冲刷、清除“牛皮癣”、清洗环卫设施、为绿化带喷洒农药。同时,该车车头为双排座设置,可以在空闲时间作为环卫管理乘用车。近期,该车通过多次使用,工作效果非常理想。前日,胡登祥从国家专利局得到了一个令他兴奋不已的好消息:多功能环卫车的国家专利获得通过,专利证书近期到达!(责任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