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三促进一保持”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抓好“龙头企业+创新中心+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的“四位一体”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汽车及配件、船舶及配套、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生物医药健康、动漫游戏、珠宝首饰、数控机床、输配变电和灯光音响等十大主导产业。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91.15亿元,增长24.3%;进出口总值151.1亿美元,增长29.6%。扎实推进长隆、莲花山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接待人数156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6.7%。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大力支持企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万元P能耗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7.47亿元,增长29.3%,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龙头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化,广州番禺轿车生产研发广汽自主品牌首款车“传祺”正式下线,带动一批汽配项目落户。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高端化,重点依托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天安节能科技园等平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亚运文化村、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等一批“腾笼换鸟”项目。完成“三旧”标图建库102.5平方公里,编制上报了10多个总面积达1万多亩的连片改造方案。
实施有效发展举措。以“五个一批”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选择引进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广东新岸线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等一大批高新精尖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东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南部重大装备产业带;加快建设华创动漫产业园、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中颐创意产业园、巨大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珠江钢管、番禺电缆、立白集团等一批龙头型、成长型、骨干型企业;积极扶持一批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大力宣传锐丰音响、天创鞋业、骏发电气等一批先进典型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着力自主创新、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壮大。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数据库,第一批入库企业有15家。珠江石油天然气钢管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积极扶持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成立全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番禺新华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着力筹办亚运盛会城市发展开启新篇章
立体化推进亚运筹办。完成18个区属亚运场馆、番禺大道、亚运大道、汉溪大道、169宗河涌整治、18宗亚运配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等迎亚运重点工程,圆满完成广州亚运城、广州大学城、中心城区、广州南站、莲花山旅游区等重点区域的水环境、空气环境、人居环境以及交通环境等综合整治工程,按时完成城区主干道、各类公共场所、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成功打造最漂亮的亚运“会客厅”。
广覆盖做好服务保障。作为亚运会亚残运会的重要承办地和亚运城、亚残运会总部酒店所在地,我区辖内有27个亚运会比赛场馆(占70个场馆的39%),承担18个大项比赛任务(占全部42个大项的43%),有10个亚残运会比赛场馆(占19个场馆的53%),承担12个项目比赛任务(占21个项目的57%),还有10个亚运会训练场馆、4个亚残运会训练场馆和3家定点医疗机构,属地服务保障范围广、任务重、责任大。我区建立完善“以竞赛为核心、以场馆为单元、以属地政府为保障”的运行机制,在城市环境、交通住宿、水电通讯、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宗教礼仪、旅游餐饮、安全保卫、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和每个细节,都提供了精心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和保障。
全方位对接三大赛区。13个保障工作组和19个镇街保障责任组分工合作,实现与亚运三大赛区的无缝对接。完成1946场比赛和334场训练任务,组织近20万人次的文明观众观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场馆外围保障团队与场馆运行团队的有效衔接。
着力实施“南拓”战略城市建设管理展现新成就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广州南站、广州亚运城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极大地完善了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59亿元,增长30.1%。东新高速、德怡大桥、海怡大桥等工程通车。实施区内地铁地面换乘枢纽建设,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大“惠民一号”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力度,实现对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河段监控。前锋二期和7个镇街污水处理厂在亚运会前投入使用,城镇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45万吨/天。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完成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对主干道、中心城区道路和各镇街样板路进行绿化美化,目前全区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48.1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27.2平方米。
城乡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成立区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中心,强化“数字大城管”的协调督办功能,共受理案件25205宗,办结率达99.6%。共有80个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三农”工作走出新路子
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完成100人聚居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和7米以上道路路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底化、生活排污暗渠化。调整镇村公交线路14条。启动159项农城电网基建及改造项目前期工作。
都市型农业初具规模。目前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数量居广州各区(市)之首。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区财政投入4380万元,带动镇街、村和社会各界共同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155个,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垃圾车厂家配件着力改善民生福利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169所规范化学校,15.1万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学位率达到100%,高考、中考成绩排名连续5年居广州各区(市)前列。举办教育基金会第四届筹款活动,筹集善款9281万元,教育基金总额达2.3亿元。在广州市率先实行“积分申请”办法,逐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新建、改造基层医院8所,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6间,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完善新型城乡合作医疗“番禺模式”,参合率提高到99.99%,筹资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年。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48万人,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至2022元/人·月,基本医疗保险年度累计报销限额高达22.2万元。农民参加各类养老保险20.36万人,35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91.45%。
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开展“双百共建文明社区”等专项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合唱节暨第二届“星海国际合唱节”、广东书法名家百米长卷迎亚运、“十全十美”看番禺等活动。共建成义工服务站50个,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
治安维稳形势持续好转。19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整合多支力量,共建成综合性社区(村)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站297个。刑事发案总量下降13.4%,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下降。
公共安全体系逐步健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58144项,安全生产事故下降15.6%。食品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8.48%,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抽检合格率达96.36%。
计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在全省率先打造“数字计生”模式,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分别上升0.35%和1.92%。
着力推进民主法制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设立镇街政务服务中心18个,打造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网上审批、效能监察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大平台。启动百项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工程建设。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90项,精简57.31%;减少备案事项109项,精简54.23%。